出席全國政協(xié)十屆五次會議的全國政協(xié)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謝麗娟說,投入不足、財政“分灶吃飯”導致地區(qū)間、校際間義務教育經費差異極大,即使在一個城市中也因局部地區(qū)經濟之好差、人口之多少而不同,往往生均經費之差可達數倍。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為了樹立窗口學校,把有限的教育經費投入少數學校,使重點更重點,使示范校不可能被示范。有的大學校長參觀后說,“大學的條件也比不上這樣的中學”。
謝麗娟指出,重點校與示范校憑借優(yōu)勢,把招生名額分為計劃內與計劃外。計劃內的名額給就近的部分學生,計劃外的留給高收費的學生、條子生,形成所謂的“一校兩制”、“一校三制”,這已公開成為地方政府允許的政策。更有一些條件好的學校改制為民辦,使公辦學校減少,高收費的學校增多。明眼人都清楚實質是把學校蛻變?yōu)閿控敼ぞ撸沽x務教育變質。義務教育非均衡發(fā)展的后果是競爭激烈。學生的成績成為學校間競比、教師間競比的砝碼,以至于某小學生的成績是98分還要挨批評,同學間互助友愛的精神受到壓抑。全面素質教育被扭曲。考什么教師便教什么,學生便學什么,沒有獨立思考和實踐探索的空間。老師對學生討好、甚至家長送禮授意照顧當學生干部的事雖不多,但其影響卻廣,使師生關系變了味。教育亂收費現象難以杜絕。成績差的要補,成績好的也要補;有統(tǒng)一補的課,還有分別補的課;除在校的補課外,有教師專設的校外補課,還有家長自邀的家教。補課的本子有學校規(guī)定的,也有外加的。補課都是要收費的。經濟困難的家庭想不繳費不補課,但聽說補課的內容與考試有關,便也不得不補。綜上所述之后果,導致社會和諧指數之下降是不言而喻的。
謝麗娟建議,各級政府應引導全社會學習去年修訂的《義務教育法》,認識義務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事業(yè),摒除市場經濟對教育的負面影響;摒除辦好少數學校為樹政績的做法,樹立均衡教育發(fā)展為政績的觀念。其次,排除干擾,制定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的規(guī)劃。優(yōu)質資源的學校要立足全民族利益的大局,服務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支持政府有關政策和法律的實施。第三,改革教育經費統(tǒng)籌撥款體制,改由省級財政統(tǒng)籌撥款,保障教育經費的撥付,使學校資源配置均衡、教師待遇公平。第四,長期市場化的影響,教師隊伍由縣級統(tǒng)籌難保師資配置合理,應改以省級統(tǒng)籌教師資源;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應建教師專有的公務員體制或納入當今國家的公務員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