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增強對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和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尤其是黑土地保護等方面內容的認識,6月3日,九三學社吉林省委員會聯合吉林師范大學承辦的“九三學社中央院士專家科普行”活動在吉林師范大學舉行。

中國農業(yè)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中國農業(yè)大學國家黑土地現代農業(yè)研究院院長、內蒙古現代農牧研究院院長、吉林梨樹實驗站站長李保國教授受邀作題為“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筑牢大國第一糧倉”專題講座。
李保國從專業(yè)視角,以科普形式講解大國糧倉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耕地中的大熊貓”怎么了、黑土地保護等方面問題。講座聲圖并茂的闡述了糧食安全、耕地保護的時代背景,黑土地退化的表現及原因,黑土地保護利用“梨樹模式”的科學內涵、應用及成效。
李保國介紹,通過大量數據、實例和科學分析,免耕農作制能夠促進東北黑土區(qū)作物可持續(xù)生產。黑土地是我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和“穩(wěn)壓器”,實施少免耕農作制、秸稈地表覆蓋、大豆玉米輪作的梨樹模式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保護性耕作模式,是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全力提升耕地質量的成功探索,是順應自然、尊重自然下的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總結和推廣“梨樹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夯實“大國糧倉”根基,端穩(wěn)“中國飯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最后,李保國深情地說,他為一篇反映黑土地保護模式探索的報告文學取名為《讓黑土地永生》,“永生”的不僅是黑土地,還有黑土地上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的中國精神!
此次專題講座時代性強,深入淺出,直抵心靈,深深吸引了在場社員和師生,使大家充分認識到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并深刻領會到“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時代內涵。
九三學社吉林省委員會專職副主委李銘、科教處二級調研員茅紅蕾,中共四平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常務副部長宋春來,九三學社四平市委員會主委王進馥,吉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王喜庫、副書記韓金玉、趙經武,副校長吳振利出席活動。王喜庫主持活動。